陕西连续三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自主创新成效明显获国务院表彰奖励-政策资讯-西安科技政策匹配推送系统-西安科技大市场  

陕西连续三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自主创新成效明显获国务院表彰奖励

发布时间:2019-08-28 14:00:55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18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国办发〔2019〕20号),对2018年落实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成效明显的省市县予以表彰激励。陕西被列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效明显省份”名单,也是全国唯一一个连续三年获此表彰奖励的省份。
  近年来,陕西科技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扣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讲话指出的“充分挖掘好、利用好、滋养好陕西富集科教资源,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前列”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践行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军民、央地、部省融合资源创新,紧紧围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统筹布局创新资源,努力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
  根据科技部发布《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18年,陕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为66.58,居全国第9,其中科技活动产出指数居全国第4。33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占本年度三大奖授奖总数的11.87%,其中通用项目的获奖总数居全国第5位。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1125.26亿元,居全国第6。全省研发投入460.94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10%,位列全国第8。
  一、强化科技政策供给,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
  我省近年来围绕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权益分配与激励机制,先后制定出台了《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试行)》《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着力破解科技成果转化评价不健全、收益分配与激励缺乏操作性等突出问题,从多主体、全链条、全要素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形成了我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法规政策的“三部曲”。为加快构建科学、完善的科技计划体系,进一步改革我省科技计划管理方式,制定了《陕西省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修订新五类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坚持问题、结果导向,培育第三方专业机构,改进科研管理和组织方式。推进创新试点示范建设,中电科二十所“1+1+N”“四主体一联合”“一院一所”模式等14项经验做法入选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百佳案例》。
  二、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紧盯国家需求,担起陕西责任。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积极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任务,制定出台《陕西省关于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实施意见》,强化从基础前沿、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积极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任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132项,数量居全国第6,2019年度省科技计划中基础研究经费实现翻倍增长。建立陕西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新建省重点实验室16家,探索基金多元化投入机制,启动实施陕煤化、引汉济渭2支企业联合基金,总投入资金5000万元。
  三、实施科技重大专项,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率先在智能制造、能源化工领域启动实施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聚焦制约产业创新发展技术瓶颈和薄弱环节,由龙头企业牵头实施,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深度合作参与,进行联合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撑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保障重大专项顺利实施,委托科技部评估中心从目标指标、风险防控等6个维度,对专项实施方案和申报指南进行深度评测,并通过“全周期标准化体系”对重大专项进行评估评价和里程碑式管理。面向支柱产业和重点领域需求,省级科技计划凝练重点产业创新链32个、创新点289个,集中攻克一批重点、热点、难点共性关键技术问题。
  四、引领区域创新发展,强化高新区辐射带动作用
  按照差异化、特色化、聚集化原则优化高新区布局,新建山阳、韩城、铜川3个省级高新区,安康高新区获批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全省国家高新区达到7家,省级高新区14家,实现省级高新区地级市全覆盖。关中5个国家高新区与陕金集团、科控集团共同发起设立的关中科技协同创新发展基金,完成基金合伙企业工商登记,基金总规模15亿元。推动西安科技资源向全省辐射转化,支持渭南在西安高新区设立异地孵化器,西安高新区与榆林高新区、安康高新区签订协同联动发展协议。全省7个国家高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GDP的24.85%,高新区已成为我省创新驱动的核心区域和重要载体。
  五、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速培育壮大创新主体
  制定科技型企业科创板上市培育计划,推荐有潜力的科创型企业积极申报,目前铂力特和西部超导公司已成功入围上交所受理名单。加强“双创”孵化平台建设,推动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建设高质量、专业化发展,新建省级众创空间5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5家、星创天地30家。全省各级各类孵化载体超过400家,毕业企业超过4000家,服务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超过1.4万家。全链条培育科技型企业,推动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享受优惠企业达3435家,缴税基数减免98.82亿元。
  六、推动科技金融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完善技术转移体系,省级科技计划支持在陕就地成功转化的科技成果137项,其中吸纳成果转化类项目数同比增加87.5%,我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成果吸纳能力不断增强。启动实施科技众创微种子类子基金和直接股权投资项目,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规模达5.59亿元,新增子基金3支,总数达15支,子基金总规模44.83亿元,放大效应超过10倍,投资企业234家,整体估值281亿元。应用创新券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科技创新券注册企业1233家、服务机构469家,累计发放创新券9800万元。
  七、创新科技人才服务机制,提升人才供给质量水平
  积极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加快构建“平台+中心+基地”的陕西科技智库体系,新建软科学基地6家。实施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育重点科技创新团队40个、青年科技新星103人、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60人、创新创业人才25人、创业导师50人。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落实“三评”改革部署和“四唯”专项清理要求,完善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加强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建立科研领域“红黑名单”。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在青年科技新星中开展“百名优星”评选活动,营造良好科研氛围。
  下一步,省委科技工委、省科技厅将进一步加强和坚持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把军民、央地、部省融合资源创新作为创新型省份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按照“顶天、强腰、立地”整体思路,筹建陕西实验室承接国家战略任务、聚合高端优势资源;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定科技新政,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推进省、市、县及高新区四级联动形成合力,实施高新区引擎加速行动计划,提升科技对区域经济支撑引领作用,努力解决科技资源要素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效能发挥不充分难题;围绕我省支柱、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部署科技创新平台;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培育科技型企业科创板上市;实施1155工程,构建四级全链条产业创新体系,加快推动成果与产业紧密对接;推广应用“平台+数据+标准”管服模式,夯实治理能力现代化基础,全面提升科技评价和服务水平;加强科研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科研环境,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前列。